劉志軍
  龐大的人口數量、日趨老齡化的人口結構、總體不高的人口素質、日益凸顯的人口流動等人口問題,已困擾我國人口工作者和決策層多設計裝潢年,也是中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點關註對象。究竟應如何認識我國的人口國情,並據此進行科學的社會管理,亟須做出理論上的梳理與回答。
  通過梳理西方社會的歷史發展,我們可以發現,社會管理變遷與人口各要素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。人口要素可以分解為數量、年齡結構、性別結構、質量、遷移商務中心分佈五個要素,分別對應的是古今中外曾遇到過的人口膨脹或人口蕭條、人口老齡化、性別比失衡、人口素質下降、大規模移民等社會問題。其中前兩個要素具有較強的自變量性質,後三個要素則具有較強的因變量性質。
  人口正是從這兩個維度與社會管理緊密相連。而正是在這兩方面要素的共同作用下,西方經歷了從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社會管理,到初步形成社會管理體系,再到福利國家,最後探尋現代社會管理新模式這一歷史過程。與西方相比,我國作為後發現代化國餐飲設備家,目前的社會管理又存在著獨特的問題。發達國家200多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人口問題在我國集中顯現,令人口形勢更加複雜。
  從人口自變量性質來講,首先,我國人口基數大、新增人口多,對資源環境承載力構成較大挑戰。其次,年齡結構日趨老化,而且呈現出“未關鍵字排名富先老”的局面。另一個問題就是勞動年齡人口將從無限供給逐步轉變為有限剩餘,並逐步轉變為相對短缺。
  從人口因變量角度講,首先,我國出生性別比長期偏高,導致婚姻生態失衡,衍生出性犯罪、拐賣婦女等諸多經濟社會問題。其次,人口質量因出生人口缺陷發生率高企、兒童早期發展滯九份民宿後及教育發展不平衡等原因依然不高,使得勞動力的整體競爭力偏低。再次,流動人口數量龐大、問題複雜,對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資源的佈局提出很大挑戰。更由於戶籍制度的二元分割,社會出現斷裂,衍生出留守兒童、空心農村等社會現象。
  面對上述因人口要素引發的社會問題,我國傳統的“揚湯止沸”式的社會管理已難以有效應對。因此,促進我國人口問題的有效解決,既需要從“經濟人”思維轉向“社會人”思維,將先前站在“經濟”立場上的社會管理轉變為站在“社會”立場上的社會管理,也需要針對人口要素中自變要素和因變要素,區別加以應對。
  第一,充分尊重人口自身的發展變化規律,通過科學制定與及時調整社會政策,應對自變要素的人口問題。人口數量和年齡結構的變化應遵循自然法則,社會管理作為一種外在干預力量,也必須基於自然法則發生作用。當前,亟須對我國的生育政策、人口計生行政、人口計生公共服務制度等做出相應調整,以使我國的人口生態逐步回歸健康良好的狀態。
  第二,運用“社會人”思維看待和進行社會管理,通過追根溯源與對症下藥,應對因變要素的人口問題。“經濟人”視角將人視為追求物質利益的經濟活動主體,講究以最少付出獲得最大回報。因此要明確社會管理的目的是防止片面強調人口的“經濟”屬性帶給人的社會傷害,多一些優質服務,少一些物化利用和威權管制。要認清引發人口質量、性別結構、流動人口等相關問題的根源,編製利用人口發展指數,建立人口安全預警機制,適時調整計劃生育、勞動就業、居住遷移、社會保障、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政策制度。
  第三,基於社會治理的普遍發展規律,讓“社會”更多地參與人口服務管理。依照現代社會的管理模式,政府應當轉移部分社會管理職能。而由第三部門來參與社會管理,也有著效率優勢、靈活優勢、道德優勢等諸多好處。國際經驗也早已表明,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憑藉其靈活性、適應性、方便性和個性化的特點,在各國人口服務管理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要積極採取多元激勵措施,發動社會力量參與人口社會管理,實現從“人口政府管理”到“人口社會管理”的邁進。▲(作者是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anjggjmw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